新闻动态

告别废水污染!三大妙招,让养殖场废水变废为宝!
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8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在当前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,养殖场废水(沼液)的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若废水未经过有效处理而随意排放,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,导致土壤肥力失衡、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周边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频繁出现,极大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低成本且高效的处理技术,助力养殖场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重收益。

一、三个氧化塘自动发酵沼液转化为生物液态肥的模式

1.氧化塘的设计与运行机制:根据养殖场的日产废水(沼液)量来精准设计氧化塘的容量,三个氧化塘的总体积应超过日产废水量的30倍。例如,对于一个日产5立方米沼液的小型养殖场,其三个氧化塘的总容量应至少为150立方米,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废水净化。在沼气池与第一个氧化塘的连接处,向第一个氧化塘滴入激活后的多功能粪水快速除臭发酵剂(复合菌种),开启发酵过程。沼液在三个塘之间依次流动,在第三个氧化塘完成转变,成为无臭无害且可直接用于灌溉的生物液态肥。在此过程中,复合菌种分解有机物,创造厌氧环境,促进厌氧菌的生长,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并提高营养成分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
展开剩余71%

2.成本效益分析:处理成本每立方米仅需1-3元。在处理陈年废水时,由于杂质和有害物质较多,初期全池施加处理产品会导致成本略有上升,但后续处理新沼液的成本将稳定降低。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,显著减少了设备采购、能源消耗以及化学药剂的使用等费用,展现出明显的经济优势。

3.操作便捷性与环保成效:操作过程十分简单,只需激活并滴加处理剂,无需复杂设备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。成功地将废水转化为生物液态肥,从源头上解决了排放问题,降低了环境污染,并为农业提供绿色肥料,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。

二、双池交替发酵粪污转化为生物液态肥的模式(全量还田模式)

1.适用场景与发酵池规划:该方案专为不进行固液分离的养殖场及采用水泡粪模式的猪场设计。双发酵池的总容量需超过30天的粪污产量,以确保充足的发酵时间与交替作业的空间。例如,某水泡粪猪场可根据此设计高效处理粪污。

2.核心处理产品及发酵过程:快速发酵剂(酶菌结合的兼氧复合菌种)是该方案的核心。在激活后将其洒入满池内,并中断新粪污的流入,7-15天内即可完成发酵。在此期间,复合菌种分解有机物、调节pH值并分泌酶类,使粪污转化为富含营养的生物液态肥,粪渣则轻浮便于后续处理。

3.成本、优势与注意事项:处理成本约为1-3元/立方米,若粪污存留时间过长,则初期成本会增加。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实现了粪污的全量还田,避免了资源浪费;发酵速度快,远超传统方法;操作简便,无需固液分离;生成的生物液态肥安全且不会烧苗。但需注意保持发酵池密封,防止雨水等杂质干扰;如有条件,可定期搅拌以提高发酵效率;使用前务必对幼嫩作物进行浇灌测试,以确保施肥安全。

三、多池处理固液分离后的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模式

1.处理池系统设计与处理流程:该系统由六个处理池组成,总容量需超过30天的固液分离后废水量,池体大小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废水量进行精准确定。在第一个池入口滴入激活的养殖场污水生物处理剂(兼氧型复合菌种),废水依次流经各个池,经过深度处理,最终在末池达到农灌水的排放标准,清澈无味,可用于养殖四大家鱼,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
2.处理成本与优势分析:处理成本约为1元/立方米,若废水停留时间过长,则首次处理成本会上升。该方案的显著优势在于确保废水达标排放,减轻了环保压力;多池协同处理机制确保处理效果;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养鱼,拓展了资源利用途径;处理产品价格低且能耗少,降低了运营成本。

3.养殖应用注意事项:在利用处理后的废水养鱼时,需严格控制鱼的养殖密度,以防过度养殖引起水质恶化,确保渔业生产与水质的稳定协调发展。

养殖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综合考虑养殖规模、粪污特性、经济实力和环保需求等因素,谨慎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方案。通过有效实施这些低成本、高效的处理技术,不仅能够解决废水处理难题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成本降低,还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保障,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,在经济和生态效益之间寻求平衡,稳步迈向绿色发展的未来。
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